
第一、性價比不高。這種低性價比是數字營銷的一個老問題,具體來說在幾個方面。
首先,用戶投放的廣告覆蓋人群很有限。因為各個廣告牌大都依賴著某個商圈或地標性建筑建設。一塊廣告牌只能覆蓋少數人群如50萬人,一個投放用戶投入300萬,也就是買了針對這50萬人的投放,要想繼續增加效果,除了延長合同,就只剩下買新的地區的廣告位。
其次,成本高。因為投放廣告的用戶實際上承擔了廣告牌背后的租金、折舊、閑置期間的成本等成本,導致價格不低。所以,300萬的成本有太多是為廣告商落后的模式買單。
其三,轉化率全憑運氣。
第二,受制于技術運作模式,廣告內容的潛力無法完全釋放。目前國內的戶外電子廣告的投放依賴的是LCD和LED技術,具體來說就是要想提升效果,就要提高能耗,在晚上差異不大,但是在外部劇烈的陽光下,往往就看不清楚了。而要想看清楚就必須進一步加大能耗,成本高不說,也不環保。看不清楚的缺陷基本上對廣告內容的效果是巨大的傷害。
第三,投放方式粗放。用戶租用一塊廣告牌一整天,很可能是不必要的,一個租賃半天的企業未必就沒有前者的轉化率高。換言之,沒有做過任何技術和數據積累的這些廣告位租憑公司并不對轉化率負責,用戶很多廣告費是被浪費了。
總之,這些缺陷,成就了顛覆者開拓未來的道路和方向。